儿童文学清溪书屋。图/记者伍婷婷
(资料图片)
王蒙清溪书屋精心复原呈现北京女七中的教室场景。图/中南会展提供
游客在“清溪书屋”留言墙上写下的留言。图/新华社
51岁的卜雪斌刚给一拨游客解释好《山乡巨变》中益阳方言“巴皮洽肉”的意思,还未送走他们,又急忙跑向门口迎接另一拨逛书屋的客人。他爱人卜小青则从擂钵里做出一杯杯擂茶端给游客。
在这个经营十个月的立波清溪书屋里,读书声和微信、支付宝到账的声音交汇,就像两口子的默契。清溪村民称这是文化和经济合奏的“交响曲”,是最动人的声响。
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长沙报道
以“中国文学第一村”闻名的清溪村,60多年前是周立波《山乡巨变》里的原型,如今搬进农家的“清溪书屋”正以文化载体的形式渗透村庄方方面面,演绎一场“新时代山乡巨变”。
清溪书屋不仅藏着中国人的“诗和远方”,还是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在这座小山村里,依靠文学力量,通过书屋,探索出“公司+集体+农户”的“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5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在清溪村开幕,“人民艺术家”王蒙等40多位作家齐聚一堂。作家们在新建的红色基因清溪书屋同村民代表座谈交流,王蒙打卡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蒙清溪书屋,夸赞“建设书屋用了心”。他们的到来,让这些个性化清溪书屋再次出圈。
5月末的清溪村,万物初萌,荷叶田田,诗意扑面而来。
随着王蒙打卡王蒙书屋,清溪村掀起“逛书屋”热潮。王蒙清溪书屋、立波清溪书屋、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等再次迎来人气高峰。
就在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开幕前夕,11家新的清溪书屋相继开门迎客。它们和去年打造的10家特色书屋一起,勾勒出“文学之乡”最美的模样。
沿清溪入乡,新“旧”21家书屋在小溪两边密布,它们散发的文学气息也随清溪蜿蜒开去。11家新书屋,是清溪村打造的第三批书屋。它们中有7家以作家名字命名,包括刘慈欣清溪书屋、王跃文清溪书屋、毕飞宇清溪书屋、莫言清溪书屋等。另外4家为人民出版社清溪书屋、散文诗清溪书屋、儿童文学清溪书屋、红色基因清溪书屋。这些书屋均由清溪村农舍改造而成,大多是前屋后院,或下屋上舍的格局,庭院、布局、展陈等风格迥异。
走进王跃文清溪书屋,像置身小说《家山》里古朴的南方乡村小院,溆浦的蓝色蜡染花布,竹篾装饰的墙面,青砖铺就的地面,岳麓书院的元素,使得书屋自然却不失内涵。月亮门,黄土墙,一斗斋,在莫言清溪书屋,从壁龛式书架上取一本《红高粱》,就能沉浸于莫言笔下那片热忱的乡土世界。它隐匿在一片竹林掩映的村舍,是村中古老且有两个天井的农舍,呼应“寻根文学”。若不特意找寻,很容易错过。这是莫言去年来清溪村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活动,亲选的书屋地址。
而曹文轩清溪书屋则有大大的“草房子”,小学教室、操场跑道、跳房子、推铁圈、纸飞机、千纸鹤等童年元素,给人满满的童年回忆。村中有长颈鹿和熊猫外墙的彩虹房子,是儿童文学清溪书屋,它是一个天马行空世界,隔老远就能让人跟童趣撞个满怀。推开刘慈欣清溪书屋的大门,酷炫的科幻感迎面而来,仿佛手一推,就可跨越时空,进入“三体”的世界。
清溪书屋就像星星点点的光,点亮清溪村的“文学之路”。这些设计感、体验感极强的书屋,是清溪村打造文学村庄的重要配套设施,也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尝试。在清溪村的规划里,要建设30家清溪书屋,另外9家书屋还在规划设计和加紧建设中,预计2024年底前竣工并开放运营。
清溪书屋打造的“诗和远方”是多方合力的“试验”。其中,王蒙清溪书屋是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在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首批捐建的3座书屋(立波清溪书屋、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王蒙清溪书屋)之一,集团旗下中南国际会展从策划设计到展陈,仅仅用了25天时间圆满完成了首批书屋的建设。之后,为助力清溪村新时代新征程乡村阅读工作,中南会展又如期打造出4座书屋。今年,它策划设计的莫言书屋、儿童文学书屋、王跃文书屋、曹文轩书屋、人民出版社书屋、红色基因书屋等6家清溪书屋已经开门迎客。那些巧妙设计打造的美学空间,正成为清溪村“文艺复兴”的一块拼图。
卜雪斌怎么也没想到,把书屋“搬”回家后,一个戴斗笠的农民也能成为“秀才”。
他经营管理的立波清溪书屋是自己家,就在荷塘边上。入夏,风轻轻一吹,荷影摇曳,最为诗意。它是清溪村“最美书屋”的代表,在21家开门迎客的书屋中,人气最佳。
立波清溪书屋是栋两层楼建筑,一楼会客厅打造成书屋的阅读空间,另一部分根据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元素还原旧时清溪村农家场景。卜雪斌和他爱人在这里推广《山乡巨变》、卖擂茶。之后,还将在这里进行网络直播,讲述清溪村的故事。
去年7月,立波清溪书屋开门迎客,卜雪斌也从背井离乡的“打工仔”进阶为清溪村的“文化人”。他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出上千元擂茶。去年4个月时间,他还卖出三千多册《山乡巨变》。“平均下来,擂茶收入一个月一万元左右。”
把家变成书屋,卜雪斌是清溪村的第一人。2020年中秋节,在江西九江当矿工的他回到清溪村,直接堵在家门口3小时。那时的清溪村刚兴起“乡村旅游”热,他决定留下来,将会客厅改成擂茶室。当得知村里要建书屋时,左邻右舍都在犹豫不决,他第一个报名,争取到立波清溪书屋。他也是清溪书屋中唯一一个不要租金,自己当管理员的村民。“时代开光不如十年寒窗,我儿女都爱阅读,我就想把书屋搬到自己家。”卜雪斌自己只读过初中,但他爱阅读,他打工的闲暇都在看余华的书。可回到清溪村,他想推广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他觉得这本书里是他父辈、爷爷辈的故事,他最熟悉。
为了适应这个身份,卜雪斌很卖力,他几乎能背诵《山乡巨变》,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衍生出更多故事。只要游客来到书屋,不管任何年龄层次,他都能将这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我还给小孩讲山乡巨变的故事,他们也感兴趣,经常来我这里读小人书。”卜雪斌普通话不好,他怕外地游客听不懂,每天晚上睡之前,对着枕头练习普通话。“我跟着主持人读,我爱人在旁边纠正,如果现在的普通话打100分,我以前的只能打80分。”他还四处“拜师学艺”,向看书的高中生、大学生讨教英语,去别的书屋学习如何“讲故事”,甚至为了跟小读者有共同语言,他去“泡”其他书屋,去刘慈欣书屋看《三体》,曹文轩书屋看《草房子》。卜雪斌还凭着自己蹩脚的英语,将《山乡巨变》卖到非洲。
看着他将书屋经营得很好,邻里们纷纷效仿,村里30家书屋名额很快一抢而空。
通过经营书屋,清溪村悄悄发生变化。白天戴斗笠干农活的粗人,晚上挑灯写诗歌;平日在村里干保洁的妇女脱掉工作服立马可以换上戏服、舞服登台诗歌朗诵;小孩们把书屋当“儿童乐园”成天“泡”着也是常事。在这个小山村里,村民们甚至刚从菜地出来,就进入书屋阅读。“以前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离不开打牌,现在大家聚在一起,都在说跟书有关的事。”卜雪斌说,他们有时候还自发办“读书会”,大家分享读不同书籍的心得。现在,他自己也提笔写诗歌或散文。这次“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他作为村民代表发言,稿子是自己写的,还赢得作家的夸赞。
更不可思议的是,书屋衍生的文化氛围带动更多后辈的深造。其中梁晓声清溪书屋前管理员彭珍和,因为沉下心学习,考上了湖南大学研究生;而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老村支书”邓仁佑家,他的大孙女也考上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小孙子则考上重点本科;卜雪斌家学习氛围更浓,他儿子下半年将去马来西亚念博士。
清溪书屋就像清溪村的吸铁石。它不仅吸引各地游客,还留住本地村民。
清溪文旅集团负责清溪书屋运营的工作人员祝佳倩介绍,清溪书屋正在探索构建公司+集体+农户的农家书屋新型管理模式,由相关公司与村集体和村民签订租赁合作,收购村民的民房,改造成清溪书屋,书屋优先录用村集体内符合要求的本地村民,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通过这种模式,很多出租房屋当书屋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毕飞宇清溪书屋管理员邓佩玲家,几乎所有人都在清溪村不同岗位就业。她伯伯家出租房屋打造梁晓声清溪书屋,嫂子担任管理员,而她伯父伯母都在清溪剧院做保洁、保安工作。卜雪斌虽然是立波清溪书屋的房主,但他同样是清溪文旅集团的一员。
清溪书屋自2022年7月开放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它还未满一年,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书籍销售总额达到46.8万元,清溪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70万元,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元。
如今,清溪书屋吸纳各路文学爱好者,甚至还成为很多学校的研学基地。来清溪书屋打卡,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来源:潇湘晨报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