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全坤与家人一起在洗菜。图/受访者提供
潇湘晨报记者曾羽璇实习生曹晶长沙报道
一纸大学通知书,对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意味着有了一张离开乡村、改变未来生活环境的通行证。
(资料图)
今年夏天,来自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杨全坤以568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自动化专业录取。8月20日,潇湘晨报记者通过2023“爱心改变命运”慈善助学项目联系到杨全坤。
“没出去过,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杨全坤对记者说,“苦和累对我来说是最小的事。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尽力去做的。”
杨全坤是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人。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与贵州省天柱县——杨全坤母亲的家乡毗邻。从小到大,杨全坤就只去过这两个县。这里一山连着一山,溪水蜿蜒在山间。“我平常不上课的时候就在这里,山里、河里、田里。”杨全坤描述着他的家乡,“这里的人们都很热爱劳动,民风也很淳朴。”
杨全坤的父母都是农民,40多岁时才生下他,而后又生下了一个妹妹。因此,在杨全坤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总是身体不好,因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心脏病长期服药,在家守着农田。母亲则在生下妹妹后患病,需要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也无法劳作。
小的时候,杨全坤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去学校学习,和放假时回家干农活,基本上就把他的时间全部占满了。不过,他也有过一次得意的“小发明”。“小学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科学类节目,自己就想试着动手做东西,然后就真的做成了一个‘碰碰船’。”
那时,他捡来废弃的手机、玩具车,拆下了里面的电源和马达,再用坏掉的手电筒里的零线做连接,组成了“碰碰船”的动力系统。船身用泡沫板制成,还装上了用易拉罐剪成的螺旋桨。“只要电池还有电,船就可以顺着河一直开,可以开很远很远。”
像这个“碰碰船”一样,杨全坤的“马达”没有泄力过。他在学习上很勤奋,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终于在今年以568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联合大学录取——他即将驶向更大的航道。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爸爸。”杨全坤说,尽管他的爸爸没上过什么学,但一直强调只有读书才能找到出路。“爸爸跟我说,他读书的时候还吃不饱肚子,所以就辍学了。而我们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大家都能吃饱,所以更要拼知识,努力读书才有可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个暑假,杨全坤也在辅导妹妹的功课,督促她好好学习。“我让她每天背一篇英语短文给我听,妹妹挺乖的,学习效率也挺高。”杨全坤说,“虽然现在成绩还可以,以后就不知道了。我们这地方很小,那到大一点的地方比可能就被比下去了。”
家里的老大马上要出门上大学了,杨全坤爸爸是最开心的人。“我对他的成绩很满意啊,他很不错。”杨全坤的父亲告诉记者。只是,现在家里的开销对父亲来说是个重重的担子。“能拿出来的钱都给他(读大学)用了。开学的话,我就不送他去北京了,一来一回又要花不少。”
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杨全坤没有什么想法。从初、高中到现在,他感觉自己一直被功课推着走。“大学肯定要好好学习,我也想去做些志愿活动。至于工作,我也不知道。”杨全坤说,“苦和累对我来说是最小的事。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尽力去做的。”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