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健全完善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防御工程标准,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规划》中划分了1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其中包括湘东南赣西中低山区群发性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该区域主要位于湖南东南部和江西西部,以及广西北部少部分地区,面积约23.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7.5%。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度是全国平均数的3.8倍,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该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地貌形态多样,以构造侵蚀中低山为主,变质岩发育,岩土体风化程度较高,降雨丰沛。降雨和不合理人为活动是主要引发因素。该区防治重点是降雨引发和人为切坡所导致的群发性滑坡、崩塌灾害。
针对威胁县城、集镇、学校、景区、重要基础设施、重要水库库区、人口聚集区等,且难以实施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或稳定性差、风险等级高、不宜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提出要根据宜治则治、因地制宜、轻重缓急原则开展工程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提高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防御工程标准。对调查发现的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工程治理措施,组织排危除险。加强对建成一定年限以上治理工程的复查,对受损或防治能力降低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时采取清淤、加固、维修、修缮等措施进行维护,确保防治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综合利用地下水人工回灌、实施深基坑降排水管控、增加地下水替代水源等措施,治理地面沉降。创新和发展适用于强烈内外动力作用下的工程防灾减灾设计理论,研发黄土地质灾害防治、大型泥石流沟治理、大型滑坡排水抗滑组合技术、高位崩塌新型刚柔组合技术、水位消落区劣化岩体生态治理技术等。
聚焦地质灾害“什么时候发生”,《规划》提出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且成灾风险较高的居民点或乡镇驻地及县城区,结合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工程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开展主动避让、避险搬迁,及时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按照宜搬则搬、轻重缓急原则,对成灾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安排避险搬迁。“十四五”期间,拟实施避险搬迁30万人。
来源:潇湘晨报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