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本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比如人们常说起的闹洞房就是婚闹的形式之一。但是21世纪初以来却出现了很多离奇的婚闹形式,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各种婚闹不断出现在新闻中,形式五花八门,除了闹新娘,还要闹伴娘,闹新郎,甚至有些地方还闹公公婆婆,有的甚至闹出了官司,闹出了人命。民俗专家呼吁,变了味的婚闹要不得,婚闹要遵守社会公德。
1由来
婚闹婚闹,是中国传统的婚俗,包括“闹伴娘”、“闹新娘”、“闹洞房”等。相传紫微星下凡指点宾客用嬉戏说笑声驱走洞房里的魔鬼,保护新人;人们从闹房戏妇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便可克服既羡且嫉的心理。相反来闹的人如果少了,不热闹,就表示办婚礼的主家平时为人处世不够好,人缘差,这家人也自觉脸上无光。
婚闹
这一风俗早在北宋末年庄绰所撰的《鸡肋编》就有记载:“诸礼颇多异事。如民家女子不用大盖,放人纵观,处子则坐于榻上,再适则坐于榻前。其观者若称叹美好,虽男子怜抚之亦喜之,而不以为非也。”,女子初嫁或再嫁时,被前来观礼的男子,或审视或抚摸,都不认为这是无礼。
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历史原因
针对近期各地频发的“婚闹”行为,高巍称,“婚闹”和古代的抢婚制度有关[2],抢来新娘后,其他没有婚配的朋友会在婚礼上开玩笑,但实际上很难把握程度。“早些时候“婚闹”也有对新郎新娘造成伤害的例子,演化到现在,“婚闹”的很多习俗是一种陋俗。而且也不排除部分人是借由“婚闹”的习俗来做着一些不应该的事情,所以这些必须要制止。”[2]
古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古人道德观念和礼俗观念强烈,人们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一般的闹洞房就足以使新郎新娘面红耳热,所以不需要太恶搞。现今一些闹洞房低俗化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是人们忘记了闹洞房的是否有被需要的现实意义,为谁而闹;另一方面现代人见多识广,反而因为闹洞房者触及不到临界点,才想出许多恶俗做法。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